盐改博弈
来源:《国际金融报》2017年01月16日第 03 版 记者:夏妍
根据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从2017年开始,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走向终点。包括上海市政府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开年之后陆续发布改革方案。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政企合一的盐业公司如何转型?2万多名盐业监管人员如何安置?食盐价格会不会出现大波动?且看《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 专营弊端有哪些 盐改,改的是食盐专营制度。 “中国食盐实行的专营制度,核心是国家对产运销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实行垄断经营。”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汤蕴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盐业专营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代就开始了,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被誉为最顽固的‘垄断堡垒’,阻碍市场发展,易政商结盟。古代政权垄断盐业被视为利用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官方数据显示,1950年中国的盐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为5.49%,到1985年盐税收入占整体税收的比重首次降到1%以下。从1994年开始,盐税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税种,而是被纳入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据悉,近十年来,资源税占国家税收比重仅有大约0.5%。如果按照目前每吨25元的最高盐税征收额度计算,2013年盐税收入还不到国家税收的万分之二。 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教授燕红忠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盐税在国家税收中所占比重极低,早已没有征收的必要,也没有必要国家垄断。 盐税比重如此小,为何还要继续实施食盐专卖?特别是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食盐的生产、批发和储运由政府指定,价格也由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 燕红忠告诉记者,最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病。 “在一定时期内,该制度确实对国民健康有成效。但是,食盐专营让消费者缺乏选择,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5年根据中国儿童尿碘中位数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 食盐专营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价格不能市场化。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晓飞2010年就发布调查,盐业公司从制盐企业购买食盐的价格为400-500元/吨,而其对外批发价格平均为1500-2000元/吨,批发环节价差有4倍之多。 第七次改革改什么 为废除食盐“专营”制度,政府准备了15年。 自2001年至2011年之间,中国曾六度提出取消食盐专营制度的改革方案,因各种原因,未能顺利实施。 2014年,第七套盐改方案由国家发改委通过。 2016年,盐改得到突破性的推动。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按照国家有关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数量只减不增的要求,方案明确,省内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并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 “盐业体制改革条件已具备。”燕红忠指出,“目前食盐生产厂家数量不少,放开价格,放开区域限制,会促进竞争,提升食盐的性价比,“从需求角度看,目前消费者对食盐的需求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和高品质,价格因素的敏感性持续降低。从规制角度看,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也朝着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方向发展。前期铁路、邮政等改革,也为盐业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汤蕴仪认为,客观来看,加速盐改,可以看作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多垄断行业都在逐步放开,包括‘铁老大’,都已经实施政企分开、市场化运营。盐业作为剩下不多的垄断行业之一,走向市场化改革乃是必然趋势。”在汤蕴仪看来,盐改将促进行业垄断打破,“首先,形成大流通。原先地方割据的局面会逐渐打破,产、供、销的产业链环节层层加码的交易成本会降低。其次,形成大市场。引入竞争将倒逼食盐经营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出清低效落后资产和产能。” 盐企兼并重组难免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了解到,中国盐业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25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主管机构中,政企合一的目前还有70%。 这些企业如何走向市场化? 截至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部上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近日批复,复函中指出在2017年12月31日前要实现职能分离。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指出,“目前地方食药机构很多都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近两万名食盐执法人员如果划归食药监督部门,还面临着企业编转事业编的问题,要有一个过渡时间,先立后破。” 其实,盐业专营体制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有专营体制的,比如印度,而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则是逐步放开专营市场,实现市场化。 资料显示,美国制盐业曾一度处于“小、散、弱、乱”的状态,1880年美国有268个制盐企业。上世纪70年代,美国50家盐业公司、95家制盐企业经过市场竞争、兼并重组,最终形成了六大盐业公司,形成寡头垄断模式。为保障公平竞争,六大公司成立了盐业协会,协调各方利益,保障了有序竞争和市场的正常运作。 根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确保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数量只减不增;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分析,“此次改革是在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盐生产和销售的准入门槛并没有降低”。 有专业人士指出,一旦全部放开专营市场,盐业公司大量被食品、化工其他行业以及外资兼并可能性很大,“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盐业系统将迎来一波兼并和重组的浪潮。” 盐价会不会飙升 盐改推动之后,外界有担忧:食盐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燕红忠表示,不可能出现“天价盐”的情况,“只有可能盐的价格更低,只有资源被垄断,才会导致高价,现在市场放开,大家公平竞争,有些企业会因为抢夺市场份额,降低价格,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同时,竞争过程中,市场中盐的品种也会更加多元化”。 汤蕴仪认为,盐改之后的价格可采用在分级定价下实行基本指导价的方式。对于基本品种的盐价,政府实行指导价格,避免由于盐价大幅提升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损害。对于“品种盐”和“功能盐”,更多需要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制定行业标准,要使其“名副其实”,价格方面以市场定价为主,协会可规定分级指导价,既让民众有更多选择,也避免“天价盐”现象发生。 对于有消费者担忧放开后会出现哄抬价格现象,根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全省各级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 记者调查了上海各大超市的食盐价格,发现没有任何上涨的迹象。中盐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市场盐价平稳,没有任何“异动”。 至于未来食盐的安全性方面,燕红忠认为,开放后,进入流通环节的企业将是必须拿到规定的资质,“拿到资质的盐企可以进入该环节,当然在资质考核上,政府层面要好好把关”。 记者也了解到,改革方案中,对于企业进入流通环节还是做了些限定的,如“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这样的制度安排,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入流通环节,而是打通了盐业企业的“产业链”,让生产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更贴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