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和拓展
——访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教授程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01月29日 作者:明海英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针对有关经济问题提出的观点、理论、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90年代以来,关于新中国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热点”。围绕经济思想史领域相关研究,记者采访了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教授程霖。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要梳理下当前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动态? 程霖:近年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和拓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以下一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其一,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理论考察。如果以1897年梁启超倡导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写成《<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为肇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萌生发展已有120年历史,对于学科史的回顾和理论考察时机已然成熟,也是推动新时期学科发展的必要之举。 其二,融通中外、贯通学科的经济思想通史研究。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经济学史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交汇、中国经济思想史与外国经济思想史交汇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正成为热点。 其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考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拥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和许多值得珍视的思想闪光点,准确认识其历史地位、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有助于探究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经济内涵和实现途径。 其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研究。中国经济学的近代成长得益于外来经济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移植、整合与跃变。例如,《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上下册)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1917-1919)》(上中下册)是近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路径、多元因素、复杂进程、主导趋势等起到重要揭橥作用。 其五,近代中国经济学的成长:职工经济思想研究。职工是近代中国经济学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中国经济学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职工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第一部系统运用外文文献资料研究中国近代职工经济思想史的著作,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领域,开阔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视野。它从货币理论、会计理论、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切入,全面阐述了中国近代经济学职工博士论文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贡献,研究认为许多成果不仅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说明近代中国在经济学上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中学西渐”。
其六,新中国经济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近70年的曲折演进过程中,中国经济研究实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对引导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丰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有益成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术研究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特质,可以为中国道路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提供经济学的佐证。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介绍下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研究方法? 程霖:从学科特征及历史出发,中国经济思想史一贯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等方面见长。随着包括经济思想史学科在内的中国经济学逐渐进入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轨道,在研究范式上开始逐渐向现代经济学的要求靠拢,对于深化中国经济思想内涵、形成以及演变等方面的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创新性研究所应有的研究方法多样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正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采用。 定量分析方法。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数量性指标,逐渐成为能够刻画、模拟思想发展历程与轨迹的有力工具;比较分析法。既有具体经济观点与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化、演进与差别等的纵向考察,也有基于横向中外比较的对中国经济思想的特征实现立体诠释;制度分析法。制度与思想的互动成为揭示思想变迁、演化、对外来思想移植及对传统思想传承的一个关键视角;跨学科的分析方法。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的学科界限已不再那么壁垒森严,经济学与史学的交叉发展,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的融合发展,乃至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互动,正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整体而言,科学的经济思想史研究,离不开熊彼特所言的经济理论、统计学和经济史这三个学科的工具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网: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并在世界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有学者提出建构济学领域的中国学派。对此,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程霖: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派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那么,如何来构建经济学中国学派呢?第一,应吸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思想中的有益元素,以现代经济学视角提炼其科学要素。传统经济思想与制度在当前仍深刻地蕴藏在我国的宏微观经济运行中,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也可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运行规律。 第二,应根据中国国情与发展需要,在“选择与创新”中推动舶来经济思想“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国化,就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一大硕果,至今仍广泛指导着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前进。 第三,应整理中国经济发展改革探索中的宝贵经验,并实现更具系统性与一般性的理论转化。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的诸多复杂转变,蕴藏有可向世界输出的中国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应捕捉并研究中国经济的新兴现象,率先对其进行理论研判和创新考察。互联网金融、绿色经济、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等,这些新兴经济事物都为经济学中国学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研究素材。
构建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当然也不能绕开由谁来构建的问题?显然,这应该是中国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家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学说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在面对社会转型的情况下提出理论上的创新,并吸引了大批的学术追随者研讨精进,共同推动了经济学的范式转换和革命。中国经济学派的创建也需要一批像亚当?斯密、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和哈耶克等这样的经济学大家及其经济学学术共同体的继承、竞争与合作来推动,才能达至目标。 |